导读:从一手拿枪一手割胶,到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企业;从“知青+理想主义年代”到“互联网+农垦”时代,重温海南农垦的光辉岁月,让我们更有信心与底气:“封锁,只能激起中国人自强发奋的凝聚力与斗志,那些不能打败我们的,终将让我们更加强大。”
(图片来源:海垦博物馆)
1 一手拿枪保卫祖国,一手拿锄垦殖橡胶
“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,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。当祖国有事需召唤你们的时候,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,捍卫祖国。”[1]——毛泽东
65年前,毛泽东主席对农垦将士发布的《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》,让数十个师的正规军变成了建设师,从此,中国人民解放军多出了一个神秘的兵种——特种林业工程部队(下称“特林部队”),在西方列强的封锁打压下,用铁一般的意志在海南等地,描绘出了一幅震撼世界的人工植胶新版图。
“向前向前向前!我们的队伍像太阳,脚踏着祖国的大地,背负着民族的希望……”1952年,如火的七月,19653名荷枪实弹的军人在向南急行军。从他们“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”的特殊番号可以看出,他们的使命光荣、任务艰巨,是史上独一无二的特种兵。其中,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第152师的400多名将士走得比谁都要远,脚步也更为坚定。
海南,是他们的目的地;胶种,是他们要争取的最终战果。而他们不知道的,是将要面对的一片又一片荒郊野岭,和数不清的艰巨挑战———野兽、台风、痢疾、酷暑……更不知道,手中仅有的最原始的锄头砍刀,能否抵挡一切未知。[2]
“海垦精神,百年一梦”:1953年11月1日,林一师一O一支六大八中队全体指战员合影,原通什农垦工会主席文亚庆捐赠(图片来源:海垦博物馆)
很快,日夜兼程后,他们与从海南驻军中抽调的独立第26、27、28团官兵顺利会合。从此这7612名精壮的汉子,组成了“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一师”。“官还是原来的职级,兵还是那些兵,枪支弹药还在身上挎着,就是番号变了,隶属关系变了,任务也改变了。”但没有想到的是,就是这七千余人,合力为海南橡胶垦殖历史翻开了浓墨重彩的一页:
“当时,橡胶被当成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,大到飞机、坦克的建造,小到雨衣、雨靴的制作都离不开它。也正因如此,在西方世界对中国开列的禁运物资清单中,橡胶就在其中。”
1950年底,西方列强甚至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际统筹委员会,把禁运橡胶扩展为针对整个东方世界的共同行动。一条禁运封锁线,呈半圆形牢牢围住了中国。橡胶,变得比金子还要宝贵。[2]
2 热血知青,归来仍是少年
(图片来源:海垦论坛)
“如果可以,我想回到那个理想主义的年代”
“火红的年代,躁动的年龄,你我登上了红卫轮,回望珠江水,告别了羊城,再见吧,亲爱的母亲,再见吧,亲爱的姑娘,明天我就成了他乡人。挥挥手,作别越秀山。
少年带梦远赴他乡,登陆海南岛,开荒垦殖,扛枪戍边,儿女情长,天涯梦里有你我,十年的付出,十年的锻炼,铸就了铮铮铁骨。
琼崖月明照耀着你我,挽留不住青春流逝,只有在记忆中,有苦有泪有甘甜,曾记否,披星戴月大开荒,吃喝拉撒全在工地,理想难觅,累累累。闲暇中尽情欢娱,头枕五指山,濯足南渡江。
我们悄悄地来了,海南岛,我第二故乡,月华依旧,苍老的只是昔日的少男少女们,如今重返琼崖,挽着记忆,提着炽热的心情,旧貌已换新颜。当我再次离去,除了留下美好祝福,不带走欢愉。”[4]
1968年12月22日,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最高指示: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,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,很有必要。”各级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,在农村定居和劳动,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,成了广大知识青年的壮志豪情。由于海南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出于生产橡胶的战略任务,由“特林师”发展起来的华南垦殖局吸纳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、退伍军人、侨属和移民,形成了大规模军垦生产的格局。[5]
这支由军工、民工、华侨、知青、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代表的海垦群体,带着满腔报国热情和创业情怀,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为国为民,甘愿奉献,呕心沥血。垦区的归国华侨克服艰难险阻,从客居的异国他乡远渡重洋,回到祖国,共同承担起实施国家战略的重任,成为那个时代橡胶先进技术的传播者和革新者。[6]
(图片来源:天涯论坛)
而知识青年生产建设兵团的大规模集体加入,为海南农垦队伍中注入了一股相当难得的新鲜血液,阶段性地改变了海南农垦的知识面貌。当时垦区的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的教师基本都由知青担任,甚至使表演、歌唱、乐器演奏等文体活动,达到农垦创办以来的最高水平,成了海南垦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[5]
(图片来源:天涯论坛)
这支生力军的生产方式是“大会战”:计划下达、命令下达,上千号人马打起背包、离开营地向垦荒工地集结。他们成立突击队、宣传队、广播站,搭草寮、打通铺、战地野炊,砍芭、撬石、挖穴、抢种……一场持续几个月的艰难的“大会战”,换来层层梯田、万顷胶园。他们砍树枝、割茅草、摘蕉叶、用泥巴建起茅寮和草棚,他们挖木茨、竹笋、野淮山当粮,吃野果、芭燕树头、木瓜树和比黄连还苦的荔枝果核。台风一次一次地把茅寮、草棚刮倒,他们一次一次地以顽强的意志把它建起来,奋战荒原莽山,从未退缩。住在野外的垦荒队员生活条件更加艰难,他们常常与蛇蝎为伍,一觉醒来许多人身上的衣裳是血红的一片。他们感慨地说:“天上飞机飞,地上坦克追,虽说是和平建设时代,可血没有少流!”
正是靠大兵团作战,才完成了开荒任务,为海南农垦今天的390多万亩天然橡胶基地,打下良好基础。[5]
3 “封锁”中成长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企业
(图片来源:海垦官网)
60年风雨兼程,如今海南农垦已构筑南疆千里“绿色丰碑”,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,天然橡胶种植总面积达到600万亩。
2011年1月7日,海南橡胶(601118)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,融资47亿元,上市即成为中国农业第一大股。上市半年,进入上证180、上证50、沪深300和中证100四大指数。
2011年11月,农垦集团立项启动并购全球最大橡胶贸易公司之一的新加坡R1公司项目,于2012年4月30日正式完成股权交割,农垦集团、海南橡胶分别收购新加坡R1公司60%和15%的股权,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企业。
4 “互联网+农垦”:农业“国家队”再次领先世界
(图片来源:建文官网)
当互联网企业挥着“胜利之剑”向传统行业披荆斩棘之际,我们知道,又一个时代到来了。作为农业“国家队”的农垦,发展的方向在哪里?如何变换跑道,抢搭这趟时代变革的顺风车?
实际上,传统企业也在不断蜕变中,甚至成为互联网新的驱动力。而这其中海垦集团就是最好的代表。2019年6月,农垦集团立项启动“互联网+”建设行动,与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“上海建文软件”达成战略合作协议,引入建文“互联网+农垦”建设平台。
在这个5G、万物互联即将到来的时刻,互联网基础建设,一定是农垦接下来重中之重的建设,也是海垦集团未来社会完全智能化,完全网络化,完全物联网化的基础。本次由建文软件承建的“互联网+农垦”、“互联网+基建”,将再次勇立潮头,与海垦集团在“互联网+”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探索。
5 重温海垦史:封锁只会让我们更强大
海垦是一部国人的奋斗史,是穿越了时代考验的自强者,海垦的历史是中国自强不息、百炼成钢的最佳缩影。回顾历史,华夏文明作为仅有的几千年不曾中断的文明,发展历程中不知遇到多少挫折和挑战,但是中华民族凭借坚强、自信、担当、责任、奉献,凭着大禹治水、愚公移山的精神,披荆斩棘一直发展到今天。中华民族的精神,正是'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',是“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”,是家国天下的豪情与担当。
在当今对中国科技封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,重温海南农垦的光辉岁月,让我们更有信心和底气:封锁只能激起中国人自强发奋的凝聚力与斗志——挫折只是暂时的,那些不能打败我们的,终将使我们更强大。
尾记:建国70周年献礼片,海南首部农垦题材电视剧《我爱你,祖国》2019年5月正式杀青,将于2019年底在央视播出。(图片来源:百度)
参考文献
[1]梁振君.垦殖先锋林一师[N].海南日报,2011-11-14(A3).
[2]陈蔚林.七千解放军曾海南垦荒:蹲在树下守候胶种掉落[N].海南日报,2014-4-28(A3).
[3]崖城天龙.2019写给海南农垦广州军区生产建设50周年纪念日,知青篇[EB/OL].http://bbs.tianya.cn/post-73-656869-1.shtml,2019-04-03.
[4]不喜欢吃鱼的老猫.岁月留影---知青照片展览[EB/OL].http://bbs.tianya.cn/post-736-6892-1.shtml,2018-11-27.
[5]闫广林,沈琦.海南农垦发展史[M].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:北京市,2016:183.
[6]张刘洋.海南农垦题材电视剧《我爱你,祖国》向建国70周年献礼[EB/OL].http://hainan.ifeng.com/a/20190315/7280135_0.shtml,2019-03-15.